編者按: “洞見——對話投資人”專欄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健康時報聯合打造。聚焦大健康產業投融資發展趨勢、投資熱點,與知名投資機構代表共話投資策略、把脈投資趨勢、分享代表性投資案例。通過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官方主流媒體平臺矩陣,匯聚、呈現、傳播精彩洞見,把脈中國醫療健康投融產業發展態勢,展示中國影響力資本機構對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做出的卓越助力。本期推出第10期:對話易凱資本合伙人、健康產業聯席負責人李鋼。
【受訪嘉賓】李鋼,易凱資本合伙人、健康產業聯席負責人。擁有德國柏林經濟學院金融與財務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從事投資銀行工作十余年,曾任職于中信證券投資銀行部,參與了境內外包括IPO、再融資、海外并購、資產重組以及財務顧問等多類型項目,并參與了多支基金和資產管理計劃的設立與實施。在加入易凱的五年里,建立起一支專注服務于全球領先的醫療健康企業的70人團隊,這支團隊是國內規模最大、專業性最強、產業鏈覆蓋最完整的健康產業投行團隊,已連續年擁有中國交易數量與金額最多的一級市場健康產業交易記錄。
被稱為“身上有著強大‘A股基因’”;組建國內規模最大的健康產業投行團隊;連續三年蟬聯國內一級市場醫療健康產業交易最高記錄;精通中英德三語,職業路徑伴隨著跨界與革新;他說“面對醫療,資本必須謙卑”;他用“春江水暖”的敏銳,促成交易雙方的“雙向奔赴”。他就是易凱資本合伙人李鋼。
易凱資本是中國領先的聚焦新經濟和傳統產業升級與重構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2020和2021年,在中國醫療健康產業一級市場投行機構中,總交易數量和交易數額均列第一。
如何借助資本力量幫助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如何感知資本市場冷暖挖掘“水下項目”?如何促成當年醫療服務領域最大一筆交易?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議健創投》專欄本期獨家對話易凱資本合伙人李鋼。
從TMT到醫療,兩次選擇,鎖定醫療藍海
2016年9月,李鋼離開“老東家”中信證券,加盟易凱資本,這對于李鋼而言,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的新經濟投行,易凱資本見證、參與并推動了中國新經濟的發展。在過去22年里,易凱服務了很多中國新經濟的佼佼者,高層們早已內心篤定:中國健康產業的人口紅利已經來臨,在大健康領域必須保持碾壓式優勢。
對個人而言,李鋼曾面臨兩次職業方向選擇。第一次是2012年春天,彼時,在中信證券TMT組工作5年的李鋼,剛牽頭完成蘇寧電器55億定增案,風頭正盛之時卻毅然調轉船頭,加入了剛成立不久的中信證券醫療組。“醫療是治病救人,能夠給人帶來希望的陽光產業,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幫助醫療企業成長,參與他們的壯大,很有職業榮譽感。”
2016年,李鋼面臨二次選擇——既然做生物醫藥,要走到哪一步?走多遠?他的選擇是繼續往前端走,幫助生物醫藥企業找到發展路徑。10年的積淀、轉型的訴求與職業生涯的節點恰好達成了高度統一,加盟易凱順勢而為。易凱資本健康組聯席負責人洪靄琳曾評價李鋼,“他有豐富的大項目經驗”,這源于李鋼此前在投行各業務線上多年的項目管理和客戶服務經驗。身份轉變,隨之帶來視角轉變——關注點由企業資產規模、收入利潤、合規性,轉變為技術平臺、管理團隊和產品線。
加入易凱資本的五年里,在公司創始合伙人王冉和洪靄琳支持下,李鋼從最初不到10人的團隊,建立起一支專注服務于全球領先的醫療健康企業的70人團隊,覆蓋醫藥與生物科技、醫療技術與器械、醫療服務、數字醫療以及并購部五大業務板塊。2020和2021年,在中國醫療健康產業中,無論總交易數量還是交易數額,易凱資本在一級市場投行機構中均為第一。
春江水暖,善挖“水下項目”
在整個一級市場中,誰是對冷暖最敏感的人?
答案可能是:FA(Financial Advisor)。作為資金和資產的居間方,財務顧問往往扮演著“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角色。本質上做的是企業的融資中介,對接項目和資金,使命在于尋求雙方利益最大公約數,達成最大化資本整合。
在醫療大健康行業,易凱的財務顧問業務在過去三年始終處于行業翹楚地位,例如2021年中國生物醫藥領域募資額超過2億人民幣或3,000萬美金且聘請FA的融資項目中,易凱完成了其中近50%。
如何做到FA龍頭?易凱拼的是人才梯度、專業素養和精準對接。
“交易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主導者的經驗越多,見過越多大項目,處理起來越是得心應手。”在中信證券這個大平臺工作近9年,正是因為有著遍歷風浪的眼界見識,李鋼的視野縱貫生物醫藥公司上市全過程,看見過、參與過,再回過頭來把那邊的風景和玄機一一轉述給還在等待上岸的創業者們。這份由閱歷滋養的不可言說的“直覺”和“品味”,才是易凱團隊真正的殺手锏。
“不追逐那些已經被投資人熱捧很久的項目,而要把一些別人看不見的‘水下項目’挖掘出來。”在項目挑選上,盡管FA跟投資機構有著相似的篩選維度,但在挑選優質標的渠道和方法上,李鋼團隊有著自己的“看家絕活”——尋找“水下項目”。其實,最清楚“水下項目”的不是投資機構,而是行業內的企業。李鋼認為,“玩家”看“玩家”,更能從同行眼光評估企業發展前景,以全景視角透視其產品價值和盈利模式。
“對FA來說,不缺項目。現在有很多基金到期、估值倒掛,產生一些跟控股權相關的交易性機會。”如果市場環境惡劣,FA會根據資本偏好和項目退出途徑的不同,將服務領域更明確分割,并在戰略和團隊快速布局與調整。
面對醫療,資本必須謙卑
2020年5月8日,國內營收規模最大的神經外科醫療服務連鎖企業三博腦科宣布完成超8億元人民幣B輪股權融資。8億背后的投資協議談判,是資方、企業、FA三方近10個小時的激烈博弈。最后,三博腦科被險資巨頭泰康摘得頭籌。這筆投資金額,也是當年醫療服務領域最大的交易。
“我堅定地知道,險資企業能做這件事。”當三博腦科出現時,李鋼很快認定這是一個稀缺優質標的,上市只是時間問題。當下要做的是為其錨定一個合適資方。李鋼認為,險資企業投資醫療具有天然屬性,雙方能在商業模式上形成價值補給。另外,險資企業能看到醫療服務的稀缺性,且具有長期性,對投資回報周期要求不“短視”,更“等得起”。
促成三博腦科8億融資,絕非偶然。這建立在易凱資本對三博腦科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以及三博對易凱品牌和資源認可基礎上的“雙向奔赴”。
醫療健康行業確實已經成為投資機構眼中的“掘金地”,但在李鋼看來,在醫療健康領域,資本必須謙卑。“在中國做健康醫療,要兼顧可及性、普惠性。不要妄想通過醫療來賺取暴利,一定要按照國家政策走,獲得合理回報。”
郭邦暉(女士)
電話:+86 (10) 8519 2080
傳真:+86 (10) 8519 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