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界時尚》2012年06月刊
中國投行界的先鋒、業余博客寫手、微博上公共事務的參與者、移動的KTV歌曲庫、個人形像上的完美主義者、Armani的忠實擁躉,鉆石級單身漢。
他很嚴肅,他很活躍。
他會為了一個并購交易北京紐約46小時打個往返,會在拍照時注意衣服細節和發型是不是符合職業身份,也會在深夜與人做同題詩歌。
他是王冉,「做投行的那個王冉」。這就是他在微博上對自己的全部介紹。
王冉成長在一個中規中矩的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學到中學,他一直順風順水,也一直是學校的活躍分子,團委、學生會、學通社以及校報、校廣播等等的學生組織他「一個都不能少」。1986年的夏天,剛剛讀完高二的王冉作為一個中美教育交換項目的代表來到美國夏威夷,開始了在美國的留學生活。他出國留學的消息還因為他學通社記者的身份而上了《北京青年報》的報眼。
王冉的18歲生日是在美國度過的。事實上,這也是他12年留美生涯中最辛苦的一年。初來乍到,他從國內如魚得水的環境到了一個各方面都不熟悉的地方,對自己的心理是個很大的挑戰。讀完了高三以后他原本是打算回國的,但是父親認為既然去了美國,就應該繼續留在那里,至少要讀完大學工作幾年再考慮回國。于是,本來可以輕輕松松讀些諸如美國文化、藝術史等花邊課程的王冉為了拿到畢業證書不得不掉頭狂啃莎士比亞和美國歷史。心理的落差加上課業的壓力讓他對每天都要經過的Waikiki海灘無暇顧及。
一年之后,王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明尼蘇達的瑪卡列斯特學院,兩年后又轉讀哈佛。他開始真正地融入了美國社會,隨著周圍朋友的增多也漸漸重新找回了曾經短暫搖擺過的自信。也正是在學校的這幾年,美國文化中的寬容精神以及對自由至高無上的守護也無聲地融入了他的血液中。
1991年從哈佛本科畢業后,王冉先后在一家房地產投資公司和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公司就職,兩年后重返哈佛商學院讀MBA。哈佛的生活拓展了王冉的視野,「你今天在案例中讀到的人明天就可能出現在你的面前」。哈佛文化鼓勵學生擁有遠大抱負,鼓勵人們在自己的領域成為先鋒和領導者,并對社會和周圍的人產生重大影響。這種文化與王冉內心深埋著的理想主義情結一拍即合,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他說,是哈佛給了他光榮和夢想。
27歲的創業者
在哈佛的時候,王冉從來沒想過自己將來要做什么。他自己說這正是美國教育的好處,不逼著學生在學校里就開始想太多不該想的事。
1995年,中金公司(CICC)成立。剛剛從哈佛商學院拿到MBA的王冉恍惚間覺得中國投行業的春天來到了。于是,他毅然決然地回到北京,同一個合伙人一起創立了「東方華爾」。那年他才27歲。
回首第一次創業,王冉感觸很深。「創業是需要借助大勢的,光有一切皆有可能的勇氣還不夠。中金公司之所以當時能夠做起來,是因為有大量的大型國有公司需要海外上市,這需要一些特殊的政府資源,而這些是我們所不具備的。投行有市場,但那不是我們的市場。」王冉回憶說,當時市場中如日中天的的民營企業還是三株、巨人這樣的一批草莽,和今天日趨成熟和國際化的民營企業不可同日而語。他們很多連投行這個詞都沒聽說過,更別說使用投行服務了。
東方華爾生不逢時,從創立到簽下第一個客戶用了一年半的時間,費用也只有30萬人民幣。在最艱難的時候,王冉不得不與公司員工靠編輯圖書賺錢。1998年,王冉決定進行一次「策略性調整」,「先把拳頭收回來才能再打出去」。他再次回到紐約,進入摩根大通銀行的全球并購部工作。
二次創業
在摩根大通,王冉成功操作了包括韓國SKT通訊、真露啤酒、大宇電子、菲律賓航空公司等在內的幾項在亞洲富有影響的并購項目,涉及總金額超過20億美元。他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空中飛人,曾經創下一年之內香港韓國36趟往返的紀錄。
與此同時,做一家中國的投行的夢想始終縈繞在他的心中。到了2000年的時候,伴隨著全球互聯網大潮的襲來,王冉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
那年3月,王冉放棄了國際投行的副總裁待遇再次回到北京。那時,他身邊的很多同學、朋友紛紛辭職,創立了互聯網公司。王冉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他認為,既然有這么多人出來創業,那這些公司都需要融資,需要并購,將來也需要上市。因此,他想做一家專門為這些公司提供投資銀行服務的機構。于是,在北京的嘉里中心,易凱資本正式誕生了。
坐在我們面前的王冉再次回望12年前那個節點,那不僅是互聯網的黃金期,也是全球風險投資業的癲狂時刻。「那時,VC只翻幾頁商業計劃書,就會在兩三分鐘內決定給你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與東方華爾一年半才簽下第一個客戶的經歷不同,易凱資本成立一個半月后就簽下了第一單,那是由他哈佛商學院的學弟邵亦波創立、后來賣給ebay的易趣。很快,新浪、網易、亞信等很多新興的互聯網新貴也都紛紛成了易凱的客戶。
但是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滅,王冉認識到僅靠這一個產業還不足以支撐一家新型投行。他果斷做出調整,開始進入傳統IT業,第一個客戶是聯想;2003年又進入了傳媒和消費品領域,第一個客戶分別是光線和李寧。今天,易凱已經發展成為擁有TMT、消費品和消費者服務、健康產業和生命科學等三大行業組以及獨立并購部門的中國新型投行領導者。
自2003年非典之后,易凱每年的銷售額都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其中有好幾年甚至超過了100%。這一次他賭對了,王冉終于真正迎來了中國民營投行業的春天。
做投行中的趨勢發現者
王冉曾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們這一行是需要白頭發的,有的時候我想去染發,但不是往黑了染,而是往白了染」。做投行需要的是日積月累的歷練和洗禮,易凱最近幾年的發展變化,正是如此。
從表面上看,易凱這兩年的變化體現在交易金額和客戶數量的增長、品牌的積累以及財務數字的改善上。王冉說,「最核心的變化其實是我們已經開始思考一些我們幾年前還無暇顧及的問題,譬如我們到底要做一家什么樣的投資銀行?我們和競爭對手最大的區別應該是什么?什么樣的企業應該成為我們的客戶?我們未來的終極目標是什么?」。現在的王冉至少要花四分之一的時間來思考這些以前很少思考過的問題,這是一種對未來影響深遠的變化。
他希望至少用另外四分之一的時間來參與人才的引進。他曾經說「我們這一行,唯一的資產就是聲譽;唯二的資產就是聲譽和人」。為此,他充分利用他已經積累了將近180萬粉絲的新浪微博,經常發出一些和招聘有關的信息。他開玩笑說自己「是給我們HR打工的。」
易凱創立前幾年的核心業務是以私募為主。2009年初他去三亞休假,這邊是面向大海春暖花開,他腦子里反復出現的兩個字卻是——并購。
他隱隱感覺到:隨著中國企業國際化、產業整合、民企接班、PE退出等幾大主題的逐漸形成,中國的并購大潮就要來了。
于是,他回到北京后開始著手組建獨立的并購部。2010年年初他更是在全體合伙人會上明確提出了全面向并購業務轉型的戰略調整方向調整。他認為:對投資銀行來說,私募不足以立行,并購可以。
在這種思路的影響下,曾經在2006年就參與了中國第一起真正杠桿收購(好孩子集團)的易凱最近兩年在并購領域頻頻發力,先后以財務顧問的身份參與了盛大收購華友和MochiMedia、國美收購庫巴等多起并購交易。與此同時,易凱參與的融資和并購交易的金額也在快速提升。今天易凱參與的大多數交易金額區間已經達到了3000萬到3億美元。
在王冉的心中,易凱最終的模板并不是人們很自然會想到的高盛或者摩根,而是「Lazard+Blackstone」。Lazard是并購領域的全球專家,Blackstone是全球并購投資的鼻祖之一。他解釋說:「我們會分兩步走,先Lazard再Blackstone,兩部之間平滑過渡。」
在他的視野里,易凱的遠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清晰。
做有靈魂的投行
在王冉看來,僅有商業上的成功還遠遠不夠。他希望把易凱做成一家「有靈魂的投行」。有靈魂,意味著知道底線在哪里,哪些利益應當放棄。
曾經有融資企業希望易凱能夠幫助「美容」財務報表,用虛假的數字拉高估值。這被王冉理所當然地拒絕。「我們不僅拒絕了這樣做,也辭去了融資財務顧問的角色,因為有這樣想法的客戶和我們不是一路人,即使合作了也走不長久。」
在業內,易凱以強調交易雙方利益的平衡著稱。「在任何一個融資交易里,我們通常不會刻意把自己客戶的利益推向極致,因為那樣一定會讓投資人不舒服,他心里不舒服事后就會有各種找茬,而最終需要在董事會上面對投資人的還是客戶自己。」在王冉看來,理想的境界是構造雙贏的結局,同時讓自己成為客戶購買的一份保險—「只要他用了易凱,他會知道他得到的商業條款一定會好于行業平均水平,這就夠了。」
這種穩健的風格同樣反映在易凱直接參與投資項目中。在過去兩年里,易凱在幫助博納國際、小馬奔騰、瑞爾齒科和優眾網完成大額融資的同時,也在規避利益沖突的前提下通過跟投成為了它們的小股東。「我們不去追求很高的回報倍數,更看重投資的安全性。市場上永遠不會有高回報、低風險的投資;回報和風險一定是對應的」。
在他看來,「易凱和客戶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過程,正如客戶應該在意我們的價值觀,我們也會在意客戶的價值觀,因為它的價值觀會決定它最終能走多遠。」他說他希望能夠和那些在價值觀上有「做大基因」的企業長期相伴,風雨同行。他寧愿少服務一些企業,也要盡量做到每一個客戶都回頭。
這也是王冉認為做投行最大的魅力之一。他說:朋友永遠比交易重要。某一個具體交易所能給易凱帶來的商業利潤固然更要,但他更更看重在這個交易中能否結實一個有眼光、有胸懷的企業家朋友。就在我們采訪他的前一周,他還利用周末時間去上海參加了一個多年前客戶的女兒的婚禮。
不為數字而活
天枰座的王冉喜歡追求生活中的平衡。他愛穿名牌,愛喝星巴克,愛唱最新的流行歌曲。他是博客點擊量超過1400萬、擁有近180萬微博粉絲的網絡名人。
雖然易凱已經成為一家領先的新型投行,王冉說他從來不把自己定義為成功者,他更愿意把自己定義成為還在路上的投行探路者。「世界上成功的人太多了。我從來不羨慕財富榜上的人,倒是很羨慕那些隨時可以把公司放下然后騎著摩托周游世界的人。」。在王冉看來,只有人生的成功才是終極的成功。也因此,他從來不會給自己設定財富數字的目標,一切都順其自然。
直到今天,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銀行賬戶里有多少存款,只有一個大概的數量級。「我不是為數字而活著的那種人。當年揣著200美元就去了美國,在最沒錢的時候也不覺得沒錢」。金錢對他來講,只是周圍世界給予他的一個結果,而不是原因。如果可能,他更愿意推動改變的是這個世界,而不是自己銀行賬戶上的數字。
郭邦暉(女士)
電話:+86 (10) 8519 2080
傳真:+86 (10) 8519 2078